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编辑QQ :959914545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新华社长春12月6日电(记者金津秀、刘欣)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王志春团队开发盐碱地精准改良新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打盐碱土改良剂,研究成果已在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推广应用。 王志春介绍,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实践证明,传统的通过引水灌溉冲洗降低盐度的方法,无法保障前期作物取得经济产量。特别是东北松嫩平原西部5595万亩盐碱地,土壤碱化度高,养分有效性低,盐碱度空间差异显著,难以实现大面积治理利用,如果统一采用同一种改良措施,会导致生产投入加大,造成资源浪费。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团队从2009年起开展土壤盐碱化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建立土壤盐碱化程度定量诊断和定位分区方法,开发基于土壤盐碱空间差异的“苏打盐渍土精准改良技术”,获得2019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外,团队还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打盐碱土改良剂“脱碱1号”。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区累计示范推广110万亩,实现水稻年增产2500万公斤。 “精准定位,有助于降低改良成本,缩短改良周期,实现土地质量整体提升。”王志春说,接下来还要深入研究如何降低盐碱对养分有效性抑制作用,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导水性能。 据了解,中国约有15亿亩(1亿公顷)盐碱地,限制了农业生产和植被生长。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通过化学改良、种稻综合改良等技术,致力于将贫瘠的盐碱地改良成耕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