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科学技术创新》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科学技术创新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编辑QQ :959914545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提速新基建 激活源动力

时间:2020/04/11  点击:700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是继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再次强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新基建”由此成为我国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本质上都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铁公基”相比,数字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 从某种程度看,数字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不在基建本身,而源自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的叠加,是时与势的结合。 一、数字基建即有传统基建的基础性、公共性、通用性,又具自身特有的技术性、专业性、使能性。 首先,数字基建与传统基建都具有公共性、通用性、基础性。5G和数据中心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工业互联网则可将设备、生产线、工厂、产品、供应商、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更高效的生产体系。因此,数字基建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这种公共性、通用性、基础性让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斥巨资投入数字基建领域。例如,自2013年以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增长了两倍,其中以亚马逊、苹果、谷歌、Facebook和微软为首,单园区最大服务器规模已经突破30万台,很多大型园区服务器规模在2万台到10万台之间。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这些大型数据中心中有504个正在运营,还有超过150个新的超大规模中心正在建设中。 其次,数字基建具有技术性、专业性。数字基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融合汇聚、交叉创新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技术性、专业性,这是它与传统基建的重要区别。例如,在以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融合为标志的云计算2.0时代,行业云兴起,更多的企业成为云化、数字化的主角,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海量数据的处理、存储和软件的云化。这就要求提高数据中心的规模化效益,构建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网络。而无损、智慧、开源将成为数据中心网络能力的“三驾马车”:无损数据中心可提升网络确定性和高效转发能力;智慧化能力有望解决海量数据中心运维困境;开放架构设备催生数据中心新的产业生态。 第三,数字基建具有泛在使能性。所谓泛在使能性,是指数字基建能够广泛地赋能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生活质量。例如,5G赋能交通,使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成为可能,车联网也将成为5G技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赋能机器,诞生了工业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无人系统等各类机器人产品;数据中心赋能云计算,使后者成为企业和公众获取人工智能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数字基建拉动新投资、催生新消费、构建新生态,最终形成竞争新优势 首先,数字基建是拉动投资的新抓手。例如,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它连接的主要是工业设备。当前,国际领先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连接设备数量已达到1000万台。而我国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平均设备连接数正在迈向百万级,处于快速增长期,假如每台设备的维护费降低一点、使用效率提升一点、加工产品质量提高一点,所产生的效益将非常巨大,很多中小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其次,数字基建是催生新消费的源动力。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各种智能硬件将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数字基建将是催生“智能消费”的源动力,而且将推动消费的全面升级。 第三,数字基建是构建新生态的孵化器。云计算、物联网、5G的融合发展,使人工智能的云边融合特性越发明显。一方面,云服务成为获取人工智能能力的主要途径,具体表现为各科技巨头公司都选择将AI客户引入到云端平台来实现变现,比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另一方面,边缘计算推动了分布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从而使智能传感器、智能摄像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组成了庞大的物联网系统,而整个系统的AI赋能还要由云计算来完成。这种人工智能在云端和边缘端融合发展的态势,将催生许多新生态体系。目前,很多科技巨头在积极开发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如谷歌飞鲨操作系统、微软视窗核操作系统、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正是它们抢占新生态体系话语权的鲜活例证。 最后,数字基建最终将形成国家竞争新优势。数字基建催生的新行业、新业态、新范式将在工业、农业、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国防等几乎所有领域变革着人类社会的组织运作模式,从而全面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终重构全球的政治版图。 三、通过统筹推进数字基建构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基 发力数字基建是立足当前,应对疫情冲击、促消费、稳增长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长远,构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基、谋取未来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但推动数字基建建设,应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序推进。 一是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一方面,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国家创新体系,加强软硬件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关键网络设备和智能网联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特别是打造一批汇聚大量活跃创新主体和开发者的开源社区及平台,推动长期卡脖子的各类工业软件加快突破。另一方面,统筹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着重建设包括工业数据管理服务、评估服务、产业监测服务及检测认证服务在内的四大类公共服务平台。此外,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专业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如在全国制造业重点区域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等。 二是构建国家级大数据管理、服务和安全体系。构建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地国家级数据平台,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加强数据确权与数据资产方面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构建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加强机理模型、数据价值挖掘、标识解析等关键技术攻关,及区块链在数据确权、确责和交易中的应用,确保数据价值有效释放;开展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加速应用模式迭代创新。 三是构建创新规范的数字基建投资体系。数字基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兼具市场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风险,因此应采取多样化的投融资方式推动数字基建建设。一是赋予数据资产以实体资产的属性,如允许中小企业以经营数据质押融资等;二是支持发行数字基建专项债券,或开展以项目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如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基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各类债券;三是鼓励地方产业引导基金、私募产业基金投资数字基建项目;四是利用好PPP模式,鼓励具有技术能力的中小民企、外资企业参与新基建。 四是构建城乡统筹的数字基建建设体系。数字基建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因此,应加大5G网络的城乡全覆盖建设,提升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关的大数据使用效能,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作者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2020/04/11

上一篇:何时复学?全球疫情走向如何?钟南山最新回应!
下一篇:澳研究者:伊维菌素抑制新冠病毒研究尚处初始阶段 仍不能用于新冠肺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