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科学技术创新》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科学技术创新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校企一体化人才共育机制的探讨

时间:2020-06-09  点击:448


       

吴化勇 计仁军 谢瑞红 毛彦杰 范永春 周大勇

摘 要:作为目前关键的办学机制创新,校企一体化办学给校企需求对接、资源结合、共同发展带来了有利的组织模式。开展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基础是生成较强的利益交叉点、校企资源相互依赖、合作平台支持以及合作关系稳定等。该文根据“校企一体化”人才共育机制先说明了影响其实现的因素,后阐述了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的运作体系。

关键词:校企一体化 人才共育 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a)-0-02

近几年,在说到校企合作创立学校的时候,产生了“校企一体化”的表达。2014年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一体化”创新组织在教育部门的指引下成立,更加表明“校企一体化”不再限制于高职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究的个别案例,同时是一种现象,并且引发管理与决策部门的关注。该文尝试从认识与实施两个层面针对“校企一体化办学”给予解读。

1 影响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实现的因素

探究经典案例能够察觉到利益、文化、能力与政策4个层面是影响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落实的主要原因。首先,利益因素。高职院校和企业存在不同的利益追求,正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前院长叶鉴铭所说,“高职院校追求和企业联合,一是科研成果转换的需求,二是办学资金的需求,三是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求,四是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企业追求和高职院校联手,其一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其二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需要的驱使,其三是科研的驱使,其四是政府支撑的驱使。只有科学考虑和满足两方的需要,落实校企双赢,才有利于一体化办学的合理开展。”其次,文化因素。校企一体化代表着校企在文化方面的一体化,这当中就包括两种文化的交汇和冲突。其一,高职院校和生产实践关联十分密切,校园文化当中自然涵盖着一些企业文化。其二,企业前景、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和以学生成长为主的校园文化,在最终追溯上明显是不符的。想要落实校企一体化,就应该选取对策在校企之间落实文化上的交流和认可,继而让双方的文化冲撞转变成文化结合。不过想要落实这一点,也是十分不易。再次,能力因素。校企合作的首要动机是借“势”发展,此处的“势”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上位层面指学校与企业各自真正的实力,下位层面指学校老师、学生和企业职员能否胜任。学校与企业各司其职,补位能力的程度,在某些层面也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合作时间的长短。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就与彼此间的水平不符,尤其是学校方较弱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政策因素。激励、支持校企合作,始终是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主题。国务院在2014年逐步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同时就专科高职院校尤其强调“应该密切产学研合作,培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与产品升级”。以前对于企业责任的要求太多同时刚性支撑不充分,国务院第五次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和正在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都力争改变这一状况。以各地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的成功案例来说,政策支撑尤其是政策对于企业的认可均是十分关键的因素[1]。

2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的运作体系

2.1 管理一体化

管理一体化是指校企联合成立决策、实施与监督团队,一起管理办学共同体。校企经过规划合作办学章程,确立办学共同体的属性、定位、办学意义和有关利益群体的责权利联系。校企合作建立董事会、理事会或者管理委员会作为领导组织,主要担任办学共同体发展方案的设定、组织架构、基础管理机制设定、主要事项决策等任务。领导组织下设立校企合作执行机构,主要担任实施领导机构的决策与办学共同体的日常运作。除了凭借校企双方的质量监督部门以外,校企还需要联合成立质量评定、教学监管等质量监督机构,强化目标监控、过程监控与成果监控,来保证办学质量的提高。

2.2 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关键,构建顺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企业实践”三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坚定用专业技能标准和社会岗位需要作为引导,通过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教科研、实验实训室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等内容的革新,挖掘精品课程群,落实重点课程网络在线共享,提高老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不断健全课程体系,以此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2]。

2.3 资源一体化

校企之间涵盖的优秀办学资源素材主要有人力资源、实验实训素材、信息资源与文化资源等,通过相对稳定的平台与制度加以结合,才可以落实校企资源的开发、结合以及共享。针对人力资源来说,校企可以围绕办学的实际需求,合作建立专业教学团队与科技研究开发团队,其中专业教学团队实施校企双负责人制,根据校企1∶1的比例安排团队成员,经过“一对一”的帮助扶持,学校老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建设企业专业工作室等模式,推动团队成员的有效结合。针对实训资源的结合,一是将校企现有的实验实训资源对双方免费或者有偿开放,来提升目前资源的使用率;二是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和科研的真实需求,共同承担建设成本,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在信息资源上,校企通过定时沟通与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的形式,推动校企信息资源的第一时间传播和共享。文化资源共享的着手点需要落在企业文化資源开发与企业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上面。

2.4 立足专业技能标准分析,创新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技能标准的引导下,强化职业专业核心技能标准的分析任务,建设常态化专业调研机制,人才培育方案和行业企业需要结合在一起,革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继而落实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3]。

3 结语

在文化传承和改革上,经过开发企业文化书本、组织企业文化讲座、共同规划校企文化愿景、展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经过联合展开行业文化、产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探究,主动传承和革新产业、行业以及企业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4):8-10.

[2] 师承瑞.“校企一体化”创新高职办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51-54.

[3] 刘俊和.构建校企一体化的高职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48-49.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2020-06-09

上一篇: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下一篇:浅谈无人机飞行的空管保障措施